1960年我国发现并开发了大庆油田,原油产量迅速增长。这年11月,为加快发展炼油技术,石油部召开石油炼制科研计划工作会议,作出决定:以军用油为纲,解决石油产品的品种问题;抓紧现有设备改造,开发新工艺,提高处理量和收率;抓好催化剂、添加剂和尖端技术产品的开发。1961年12月,开始研究制订炼油科技发展规划。侯祥麟等认为,要迅速改变中国炼油技术落后的面貌,应以提高二次加工深度,提高轻质油品收率和产品质量,扩大产品品种为主;要在学习、吸收国外先进炼油技术的基础上,依靠国内自己的技术力量,尽快掌握流化催化裂化、催化重整、延迟焦化、尿素脱蜡以及有关的催化剂、添加剂5个方面的工艺技术,并在工业生产中加以应用。在最后制订出的石油炼制专业1963—1972年1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,对天然原油加工、人造石油及炼油基础理论等16个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,作了全面的安排与部署,规定前5年的重点任务是完成前述催化裂化等5个项目的研究、建设和投入生产。
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,侯祥麟领导和主持了炼油工艺技术攻关和工业化。他组织林枫、闵恩泽、林正仙、陆婉珍、程之光、武宝琛等一批炼油技术专家,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,以“为国争光,为民争气”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责任感,艰苦奋斗,高效率地解决了研究工作的一系列问题,终于在1965年前后攻克了上述项目的技术难关。与此同时,在石油部的组织安排下,通过科研与设计、施工、机械制造和生产单位的共同努力,大力协作,使各个项目的第一套工业生产装置相继投入生产。这些被誉为“五朵金花”炼油新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,使我国炼油工艺技术实现了重大飞跃,使我国炼油王业技术水平跨人了当时国际先进行列。到1965年底,我国炼油年加工能力达1423万吨,石油产品品种达到494种,汽油、煤油、柴油、润滑油等4大类产品产量达到617万吨,自给率达到100%,从此结束了中国人民使用“洋油”的历史。上述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。 |